巫鎮和醫師說,麻醉科醫師會依據腦波儀提供的數據化麻醉深度指標及彩色頻譜密度分析資訊,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打造客製化的「精準麻醉」。(記者彭新茹翻攝)
巫鎮和醫師說,麻醉科醫師會依據腦波儀提供的數據化麻醉深度指標及彩色頻譜密度分析資訊,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打造客製化的「精準麻醉」。(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48歲張先生,本身沒有慢性疾病,也沒做過任何手術或麻醉,因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肺部腫瘤,決定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接受手術。張先生想到多年前看過的電影,男主角在手術中醒來,非常害怕自己也會在手術中發生一樣的狀況,於是在術前訪視門診時向麻醉科醫師提出他的擔憂。

新竹台大分院麻醉部巫鎮和醫師表示,手術中甦醒雖然罕見,根據統計方法的不同,發生率約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左右。手術中甦醒有不同的程度,可能從僅有聽覺、知覺,再到疼痛、失去肌力,手術中甦醒往往造成病人極大的心理壓力,也是醫師極不樂見的併發症。

但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麻醉科醫師已能夠藉由腦波儀的監測,直接監控手術中病人的麻醉深度,該儀器能提供數據化的麻醉深度指標及彩色頻譜密度分析(DSA)的資訊,反映不同麻醉藥物各自獨有的頻譜密度型態,顯示每一個瞬間病人麻醉深度的狀態,醫師依據資訊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為病人打造客製化的「精準麻醉」。